Return to site

【測試】文章標題

副標題

· WiKi,維基

維基百科最早是在吉米·威爾斯賴利·桑格兩人的合作下於2001年1月13日在網際網路上推出的網站服務,並於1月15日正式展開網路百科全書計畫[10]。其中桑格結合了維基百科網站合作核心之「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創造出新混成詞「Wikipedia」。在創立之初,維基百科的目標是向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並希望各地民眾能夠使用自己選擇的語言來參與編輯條目。其他書面印刷的百科全書多是由專家主導編輯,之後再由出版商印刷並加以銷售。維基百科在性質上一如其號稱般屬於可自由存取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這也意味著除傳統百科全書所收錄的資訊外,維基百科也能夠收錄非學術但仍具有一定媒體關注度的動態事件。2006年《時代》雜誌所評選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中,便提到了全球上百萬人於線上以協作方式促進了維基百科的快速成長,同年提及的其他重要網站還有YouTubeMySpaceFacebook[11]

維基百科是強調Copyleft自由內容協同編輯以及多語言版本一個的網路百科全書計畫,以網際網路Wiki技術作為媒介,已發展為一項世界性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計畫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相關的發展事宜。維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願者們合作編撰而成,整個計畫已收錄了超過3,000萬篇條目,其中英語維基百科以超過450萬篇條目在數量上位居首位。維基百科允許存取網站的使用者自由閱覽和修改絕大部分頁面的內容[12],整個網站的總編輯次數已超過10億次[13][14]。截至2012年8月,整個維基百科計畫總共有285種獨立運作的語言版本,且已被普遍認為是規模最大且最流行的網路百科全書[15][16][17][18][19]。根據知名的Alexa Internet其網路流量統計數字指出全世界總共有近3.65億名民眾使用維基百科,且維基百科也是全球瀏覽人數排名第五高的網站,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無商業廣告的網站[15][20][21]。根據估計,維基百科每個月便有將近2.7億的美國人民前往該網站瀏覽[22]

由於維基百科能夠十分迅速地整理出與最近發生事件相關的資訊,並且任何人都能夠深入整理資料內容,這使得許多人也漸漸將維基百科視為一個新聞來源[23][24]。同時為方便一般學生或者瀏覽群眾能夠簡單瞭解條目的內容,維基百科中的絕大多數條目都盡可能以簡單的話語來解釋複雜的概念[25]。隨著維基百科的普及,維基新聞維基教科書等姐妹計畫也隨之應運而生。儘管維基百科在其官方政策上堅決擁護可供查證中立觀點這兩項要求,維基百科仍因任何人都能參與編輯的特性受到了社會上許多人士的批評,其中以條目的品質、資訊的準確度、呈現態度的客觀性以及無法提供一致的準確內容為多。部分人士指稱問題在於維基百科所採用的Wiki技術,他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內容這種作法本身就是維基百科最大且無法改變的弊病[26],這般情況下破壞者能夠輕易在易引起爭紛的政治宗教條目中添加虛假內容、刪除正確資訊或者任意添加偏見性內容[27]。而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 Zittrain)等知識份子對於條目準確性的爭議則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人對於維基百科的偏見[28][29][30]。為盡可能解決各界對於條目品質的質疑,維基百科也陸續提出許多相對應的方針與指引來保障文章的品質,同時希望協同編輯時能夠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證、審核及確認的資料來源。但批評者也提到,維基百科上的許多資訊都是由那些崇尚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眾為編寫自己喜愛的項目而成[31],這意味著許多情況下網站十分容易受到各種理由而來的人為破壞[32][33][34];批評者也同時指出,就算一些報告證實許多條目在遭到破壞後能很快被輕易恢復,但維基百科內仍包含有大量未經證實或相互矛盾的資訊[35]。不過《自然》在2005年的調查中認為,維基百科在科學文章這一領域與作為傳統百科全書代表的《大英百科全書》有著相似的精確度,但兩者在內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嚴重缺失」[36][37]

broken image